本益比高好還是低好?
初學者一般所學到的資訊是本益比越低越便宜,
所以投資股票是不是買進本益比低的個股,
就是穩賺不賠了呢?
答案⋯⋯當然不是。
我用過去曾投資過的義隆電(2458)當案例:
上圖是義隆電在2021/8/27從財報狗截圖的畫面,
再舉一個例子,航運股的陽明(2609),
今天(2023/04/11)股價為65.7元,
112/3/9召開股東會後今年預計配發現金股利20元,
殖利率高達30.44%,本益比更是低到只有1.27倍,
那麼這是值得投資的標的嗎?
看到這裡,我想你已經發現本益比絕對不是唯一的參考指標,
若預期企業接下來獲利會衰退,
那麼本益比再低都不值得投資。
所以從上面兩個例子告訴我們,
本益比是個落後指標,
用已發生的EPS來估算其實沒有太大意義。
然而學習本益比的過程,
我自己總結了三個有參考價值的用法,
分別是”預估本益比”、”本益比河流圖”、”本益比與成長性關聯”。
然後在使用本益比估價的前提是,這家公司未來是否能持續成長?如果是,那麼接下來的方法評估才有意義。
預估本益比(前瞻本益比)
股價通常已反映發生的事實,
所以從財報或新聞上公佈的EPS,
股價早已反映,所以我們要預估未來!
預估本益比=股價/未來預估的EPS,
若以台積電為例,法人預估2023年EPS為30.45元,
以今日(2023/04/12)股價520元來計算,
預估本益比為520/30.45=17倍,
若以法人預估2024年EPS為39.23元,
預估本益比為520/39.23=13.26倍
預估的EPS通常可以由法人研究報告來參考,
或是公司公佈預計今年成長目標來估算。
因為有預測成分在,
這個數字當然無法百分百準確,
不過專業法人機構研究出來的數據,
絕對比我們個人計算出來的數據更有參考價值,
所以我會從各家券商研究報告預估的EPS取平均值來計算預估本益比,
用預估本益比來判斷該公司股價目前相對貴還便宜。
本益比河流圖用法
本益比河流圖也是一個會快速參考的資料,
這個是市場目前給予該公司股價評價的本益比區間,
用圖形化的方式顯示歷史本益比區間,
每家公司,市場會因為各種不同原因給予不同的本益比區間,
由於是一種市場的集體共識,
我們可以從這個區間來判斷股價目前處在偏高還偏低的位置。
當一家公司處在轉型或是商業模式的改變,
往往市場會給予不同的本益比,
而這個變化也是短期影響股價走勢的因素之一。
一般來說,走勢在圖中偏下方會是便宜,
走勢在圖中偏上方則是偏貴,
但如果一家公司搭上熱門題材,
線圖往往會是在中間並往上的趨勢。
圖片來源:財報狗
本益比與成長性關聯
這個觀念源自於本益成長比PEG,
本益比須考量未來成長性,
但這裡我想用不同角度來陳述。
由於過去不太敢買進高本益比的股票,
原因就是認為偏貴且風險較大,
但後來我瞭解到,
一家公司之所以本益比高,
是市場給予該公司的評價,
認為未來的發展其實會更好,
才會一直處在高本益比的狀態,
例如大樹,持續維持在40倍以上的本益比。
而要怎麼看這家公司值不值得擁有這樣的高本益比呢?
就看公司每月公佈財報,
成長率是不是有跟上或是超越本益比,
例如40倍本益比,如果營收年增率沒有超過40%,
那麼就要好好判斷目前的股價是否因為市場過度關注導致高估現象產生。
不過在本益成長比公式中是盈餘成長率,
為何這裡只看營收年增率呢?
因為企業每月公告的資訊只有營收,
所以暫且假設成本不變之下,
先用營收年增率來看是否符合市場預期。
舉個例:大樹若目前擁有40倍本益比,
那麼我們就要陸續注意每月公告的營收年增率是否有在40%以上,
如果符合預期(年增率40%=本益比40倍),
現階段的股價就是在合理階段 ;
如果營收年增率超越預期(年增率60%>本益比40倍),
現階段的股價有可能被低估 ;
如果營收年增率不如預期(年增率20%<本益比40倍),
現階段的股價有可能被高估。
結語
綜觀以上,
本益比高好還是低好,
相信大家有新的見解!
低本益比不一定就是便宜,
高本益比也不一定就是昂貴,
但要在股票市場賺錢,
價格買相對便宜還是首要重點!
下次在投資進場之前,
先判斷該公司未來是否能具備成長性,
並且買在市場給予合理的預估本益比偏低位置,
接著每月持續觀察營收年增率,
判斷是否符合市場給予本益比的預期,
就能知道短期股價合理與否,
是一個可以降低風險並提升獲利的策略。
延伸閱讀: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