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裡沒有所謂的聖杯,只有適不適合自己,各種理財投資工具,如股票、債券、外匯、期貨、選擇權、房地產等都各有人愛好,沒有所謂的誰好誰壞。而投資股票上,也是各種策略都有,而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就是在投資股票上可以分為主動選股與被動選股,為什麼要特別寫一篇文章來說明這兩種不同的選股方式呢?
因為我發現在投資股票上,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這麼的投入跟有興趣,而就算是對投資非常有興趣的人也不見得能在股票市場上獲利,所以特別將這兩種選股的差異性寫出來,讓各位自己去思考自己到底適合哪一種選股方式,或是兩種綜合,都可以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輪廓。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分享,什麼樣的情況下適合被動選股投資ETF?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投資績效年年輸給大盤
台股平均年報酬率6到8%,美股8到10%,若你投資超過三年以上,但年化報酬率沒有超過10 %,這個點是該好好的思考,是否要投入這麼大量的時間在選股分析上?無論是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籌碼面分析等等,都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收集資料,但投資績效卻比大盤ETF來得還要低,那幫不如把時間留下來好好提升本業的收入,甚至開創副業,反而比較值得。
如何計算S&P平均年化報酬率:標普500指數年化報酬率查詢器
2.對投資沒有太大熱情
曾在團隊運作兩年多的投資讀書會上,即便不斷地教學分享、每週整理與報告相關的個股與產業新聞,過程會發現不是每一個人都對投資這麼有熱情與投入,若你自己覺得了解公司的商業模式、經營理念、基本面分析⋯等不是有太大興趣,那麼指數型ETF會是很棒的選擇。
3.本業的收入優渥
當本業的收入每年都可以存下數百萬、上千萬的情況下,真的可以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在研究股票上面,把錢放在被動選股的ETF上好好專注本業,把時間花在其他地方反而是較好的選擇。
4.風險承受度較低
在主動選股的路上,每幾年都會看到因獲利不佳下市的公司,或是因為公司高層誠信問題掏空公司導致面臨倒閉,若不小心將資產放在這些企業的股票上,將面臨極大的風險。而指數型ETF本身具有風險分散與自動替換標的機制,因投資在多檔個股,可以大幅降低個別企業倒閉的風險,對於風險承受度較重視的投資人,指數型ETF會是一個很棒的選擇。
而什麼樣的人適合主動選股,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想獲取超越大盤的報酬
這個必然是主動選股投資人最主要的目標,不甘於只獲取8~10%報酬,想透過找到低估的股票,賺取大於市場報酬的利潤,加上複利效果讓自己提早累積驚人財富。
2.對研究企業有熱情
你在生活上使用的每一項產品跟購買每一項東西時,你都會很好奇這商品背後是哪一間公司製造生產的?這個商品的獨特性是什麼?為什麼我會購買他?他在市場上又有什麼樣的利基點?這家公司經營的理念與商業模式是什麼?對於這些問題都會很好奇的人,在主動選股上還會多一份樂趣,這樣的人就適合主動選股。
3.想成為企業家的投資人
無論李嘉誠或是巴菲特,在選擇併購一家企業的過程,絕對會看該企業的財務報表,來判斷是否要併購或投資。而且這些企業家如何管理與決策?回歸基礎看數據,從財報找出問題,再找相關經理人解決問題。學習主動投資的過程,可以從財報的數據上來了解一家企業本業的獲利能力、存貨的控管能力、在同業中的競爭力、運用金錢的效率、償債的能力等等,從數據找出問題進而改善。看懂財報不一定能成為企業家,但要成為企業家一定要看得懂財報!
以上,是我在經過多年投資的過程中,從自身經驗所體悟,希望對於剛進入投資市場的你可以有一些些的幫助,少走一些冤枉路。把時間留給更重要的事與更重要的人,我想這才是投資背後帶給我們最大的收穫!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