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差點畢業?我靠這 5 招翻身回來!

 



回顧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

還記得 4/21 發出的電子報——「這次股市大跌,差點從市場畢業...」
連假期間因為川普的關稅政策,手上持股在 4/7~4/9 連續跌停三天,差一點就真的畢業了。

轉眼來到八、九月,總算抓住了這波強勢股的熱潮!
光是 金居、昇貿 兩檔,就大幅拉升整體績效!
加上去年就已經持有的 南亞科,從最低 24.7 一路抱到現在,雖然仍在虧損,但已經回血不少。

從 4/10 當天最低的股票資產水位,到現在9/12已經整整翻了一倍。

我想對當初沒有放棄的自己說一句:「你真的很棒!」
至於這中間做了哪些轉變,我也想用文字記錄下來,希望能對正在閱讀電子報的你有所啟發。


減少持有股票檔數

在這段過程裡,我盡量控制持股不超過五檔,最差情況也壓在十檔以內。

這樣做的目的很單純:集中火力!
只要抓對個股,績效自然能往上提升。


嚴格控制賠

因為檔數集中,停損就更要嚴格。

4/10 之後,只有一檔股票虧損超過 2 萬,其餘大部分都控制在萬元以內。

至於獲利的部分,則盡量讓子彈飛,不設固定 % 停利,而是以技術分析角度:跌破均線才出場。

漸漸地,賺賠比開始有明顯擴大。


保持資金彈性

經歷過那波關稅衝擊後,我開始把操作週期拉長到「以週為單位」來看,深怕假日又冒出什麼黑天鵝。

當股票水位過高時,我會適時汰弱留強,將部分資金抽離股市,盡可能保持 2 成以上現金部位

這樣不只能減輕心理壓力,也能在遇到大跌時,有現金加碼。


看準強勢題材股

近期盤面強勢族群很明顯,包括 CCL、BBU、記憶體、無人機

除了 BBU 比較沒跟到,其他題材我都沒有錯過。

我的做法是:

  • 觀察各股票投資群的討論
  • 搭配法人報告與估值研究
  • 思考題材是否能延續
  • 觀察籌碼變化(是否有隔日沖?原本的大戶是否退場?)
  • 觀察每日漲停個股與處置個股

從中找到多人關注題材,當未來有所期待時,且獲利有機會大增時,才會選擇進場佈局。


持續汰弱留強

原則很簡單:
手中持股只要一週沒反應,下週大概就會被我踢出投資組合。

資金則轉往績效好的標的。

等到弱勢股止跌、出量承接時,再考慮是否買回。


結語

透過這些優化,這個月的績效大幅回升。
雖然距離 4/2 前的資產水位還有差距,但至少降低了「畢業」的風險,資產也重新走在成長的路上。

希望有一天能達成八位數資產目標,到時候再和大家好好分享!


免責聲明:【個股研究】目的是作為投資領域之學術研究與知識/資訊交流,未有推介股票之意圖與行為,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投資有風險,本文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

張貼留言

0 Comments

聯絡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