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斬再翻正:南亞科投資經驗給我的啟示

 

圖片來源:DIGITIMES asia


免責聲明:【個股研究】目的是作為投資領域之學術研究與知識/資訊交流,未有推介股票之意圖與行為,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投資有風險,本文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

南亞科教會我的事

2025/09/17, 我的南亞科庫存總算由負翻正。 這裡記錄一些心得與檢討,也用來提醒自己。

去年市場傳出一個題材: 記憶體大廠如美光、海力士、三星要朝高毛利的 HBM 記憶體邁進,並陸續減產 DDR3、DDR4。 但工業用電腦不追求速度,而是講求穩定,仍會持續使用 DDR3、DDR4。這讓台灣廠商有機會掌握話語權,帶動一波漲價風潮。

只是沒想到這一波漲價,遲到了一年。

遲到還不打緊,而是股價歷經腰斬再腰斬, 我當時平均成本 69 元(相對高點),市場卻傳出美光、海力士、三星因 DDR4 報價太高,不打算停產。就這樣南亞科的股價一路跌到 2025/01/13 最低 24.7 元。

而我也一路從69元跌到24.7元,終於在今天南亞科的自結終於轉虧為盈,所有庫存終於翻正。

這過程非常煎熬。 單一檔個股的虧損就能買一台國產車,更慘的是當時還用了融資。四月關稅事件大跌差點被斷頭,我選擇砍掉其他部位,把錢補到南亞科用以提升維持率。理由很簡單: 「南亞科只要不倒,記憶體報價總有一天會上漲,總有一天會轉虧為盈。」 這就是景氣循環股的特性。

不過這中間過程其實已經一度差點放棄,我最後的心態是選擇放下,告訴自己用其他部位打上來,如果南亞科沒回來,這筆錢終究是要虧掉認賠的,而且有歸零的準備,然後告訴自己,專注在其他部位上,慢慢的用其餘部位調控打上來,截至9/19我的年度績效實現+未實現損益,報酬率來到50.43%!

回想這過程,有沒有哪些可以調整更好的地方?

我想就從單一個股的優化來與大家分享。

1.設置停損

人類的大腦是厭惡損失的,所以設置停損這件事,我們都知道它的好處,但真正執行卻是另外一回事。

我也是經過不斷練習之後,才在今年度對於停損有更深一層的見解。

停損不是為了輸,而是為了:

  • 提高資金效率
  • 為下一次行情做準備
  • 避免被市場淘汰

市場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就連公司高層都無法掌握,更何況散戶。 當股價走勢不如預期,先停損,等止跌或反彈再考慮重新佈局。雖然可能會再次停損,就像南亞科的走勢一樣。

但停損好處是,資金不會被長期卡死在一檔個股,也不用承受無止境下跌的煎熬。萬一公司真的一蹶不振,至少還留有大部分資金。

2.重壓比例要控管

由於當時看好記憶體減產有機會讓南亞科大賺一波的故事,重壓超過5成資金在一檔個股上,這一年度的損益看得會讓人很頭痛。

當然這也跟個性與家庭背景有關,身旁也有朋友所有資金單壓一檔群聯,但因為他長期持有成本超低,可以忍受這一年多的波動,加上不需要養家,一人飽全家飽,他有底氣敢重壓!

經過這次經驗,我會盡量把單一持股的上限控制在總資金水位的3成左右,配合停損的設置,讓資金可以更靈活運用。


3.不要過度自信

尤其景氣循環股,為什麼許多公司要上市櫃,因為他們知道要靠天吃飯,景氣好時可以吃三年,但日常真實狀態就是連年虧損,可是上市櫃公司有股東的資助,一般散戶可沒有無限的資金可以運用。

上市櫃公司最慘就是倒閉,賠的是股東的錢。

一般散戶如果賠光了,那就是賠掉全部。

所以就算法人報告極度看好,公司法說也是正向看待,都要保持警戒景氣可能隨時反轉,別讓自己掉入過度自信的狀態,反而看不見風險。前幾年陽明海運的反轉,今年度Switch2概念股創惟的反轉,都是在市況最好的時候,股價卻一路下跌的案例。

4.分辨景氣循環股

特性很明顯:

  • 沒有定價權
  • 供過於求就賠錢賣
  • 需求爆發才有錢賺

就像菜價,永遠有人需要,但價格市場說了算。

最直接的辨別方式就是看毛利率。 景氣循環股毛利率波動劇烈,甚至會出現負數。以南亞科為例,2021Q1~2025Q2,毛利率最高 49.36%,最低 -25.24%。這樣的波動也必然反映在股價。

另外要觀察景氣循環三率與股價的連動:

毛利率大幅上升 → 股價可能已接近反轉點

毛利率大幅下降 → 股價往往提前下跌

這和成長股的邏輯完全不同,必須特別注意。

結語

南亞科才剛轉虧為盈,下個月會不會再度虧損,只有公司高層知道。

我自己的劇本是:

如果出現黑天鵝,各大廠搶回DDR市場,或突然轉虧 → 不管當下賺賠,一律出場。

如果報價持續上漲,獲利穩定提升 → 就抱著,直到報價反轉或 AI 擴建需求趨緩,再出清。

這次南亞科的經驗,讓我更明白: 主動投資者一定要事先規劃進出條件,並隨市場狀況動態調整。透過資金控管降低風險,心態才會穩定。

只要能在市場活下來,長期一定有機會賺錢。

前輩說「慢慢來不一定比較慢」,經過這一波大風大浪,我開始真正體會到這句話了。

張貼留言

0 Comments

聯絡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