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當一門專業領域學習到一定程度之後,
很容易產生專業上的盲點(知識詛咒),
例如講師在台上分享或教授學問時,
誤以為台下聽眾擁有和自己相同的背景知識,
導致分享的內容太過艱深與過多專有名詞,
反而讓聽眾難以理解講師要傳達什麼?
在投資理財實務上,
就有這麼一件許多人認為簡單,
但仍有人苦惱深陷財務泥沼當中,
▋存錢好難
存錢,是一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簡單的事。
尤其當你的身份是為人父母之時,
每個月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高到嚇人時,
能存下的錢,就和髮際線一樣越來越少...
而當我們為了想多存點錢時,
第一時間想法就是花更多時間賺錢,
在本業上或是兼職各種斜槓,
想辦法讓收入提升,
心想這樣就能夠存下更多的錢。
不過人性總是有些缺陷,
當收入提升時,難免會有犒賞自己的心態,
或是因為家人朋友生日,口袋有點錢總是會大方一點,
錢就在這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流逝。
王永慶曾經說過:
「你賺的1塊錢不是你的1塊錢,你存的1塊錢才是你的1塊錢。」
所以無論收入高低,能存下錢才是真的有錢。
存錢絕對是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一步。
▋先支付給自己
那麼,到底怎麼做可以輕鬆無痛存錢?
我的方法是「先支付給自己」,
這個方法源自於《富爸爸窮爸爸》,
作者發現,人們總是不斷地努力工作、花錢、工作、花錢。
然後持續支付水電費、信用卡費、貸款、孩子的學費、汽機車保養費用等帳單,
都是為別人在賺錢,自己卻沒存下一毛錢。
導致人生總是在工作、賺錢、花錢的循環當中,
永遠無法到達財富自由的階段。
而先支付給自己,
就是當收入進到銀行帳戶時,
可以透過機制、工具,讓一部分的錢轉到另外一個帳戶中,
只花薪資帳戶中剩餘的錢。
由於有把錢轉到另一個帳戶,所以即便薪資帳戶空空,
你至少會感到安心。
▋理財順序法 vs 理財並進法
但為什麼都到了中年階段,
▋領錢變得困難
透過每月扣款讓錢存下來。
再幫大家總結一下,
如何存錢的第一步就是先支付給自己,
強迫把錢存到另一個帳戶當中。
在搭配理財順序法與理財並進法,
讓錢有意義的存下來,
當「存錢」變成一種習慣之後,
自然有本錢往下一階段邁進。
至於工具的選擇,
沒有哪個工具最好,
只有適不適合,
一切都要自己嘗試過才能體會!
帳戶裡面還是沒啥錢?
這應該是每位上有老下有小要養的朋友會遇到的問題!
除了生活開銷要固定支出之外,
難免會有人生想追求的目標要完成,
例如出國旅遊、買車、買房等,
當有機會完成目標時,
很容易就把辛苦存了好久的錢一次付清,
所以帳戶總是很難存下錢來。
「先支付給自己」必須還要搭配「理財順序法」與「理財並進法」,
讓自己的帳戶永遠有一筆錢可以使用。
首先,理財順序法如同圖一,
我們為了一個目標會開始努力存錢,
例如買電腦、機車、汽車、結婚、買房等,
好不容易存到錢,然後花掉,再存錢,再花掉。
好不容易存到錢去完成目標時,最後存款總是歸零。
這樣方式沒有不對,
但是難道退休金也要這樣準備嗎?
而先支付給自己如同圖二的理財並進法,
我們在收入一進來時就固定先把一筆錢存下來,
過程為了買電腦、機車、汽車、結婚、買房等目標,
按照圖一的順序法把錢存下來,
存到錢去完成目標時,此時另外一個帳戶仍然有存款。
你的存款並不會歸零,心裡也才不會感到恐慌。
▋賦予意義
先支付給自己,絕對能夠把錢存下來。
但沒有目標的存錢,往往因為動機不夠而失敗。
所以要賦予這筆錢一個意義,
我會把這筆錢用來打造非工資收入又稱為被動收入,
讓自己提早達成財務自由階段,
也是一般大眾所定義的退休。
那麼這個數字要多少?
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數字也會不同,
最簡單的方式是透過記帳抓出每月必要支出數字,
假設每月必要支出是5萬,
那麼非工資收入(被動收入)的目標就要大於5萬,
非工資收入>總支出
這就是《富爸爸窮爸爸》書中定義的財富自由。
最後在工具的選擇上有個重點,
我的建議是:要讓領錢變得困難,
所以要想辦法讓領錢這個動作多些阻力!
例如設定自動轉帳,讓收入一進來就直接轉到另一個帳戶,
然後另外一個帳戶的密碼由家人設定,
要領錢時就必須詢問家人,
如此一來因為麻煩,反而能夠將錢存下。
又或者選擇如儲蓄險、基金、股票能夠定期定額的工具,
透過每月扣款讓錢存下來。
但在定期定額前請先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因為存不下錢的人通常是投資理財的新手,
對於基金、股票的知識與經驗不足,
遭遇大跌時因心裡承受的壓力,
往往會撐不住而停損,
反而讓辛苦存下的錢變少。
此時儲蓄險會是適合理財新手的工具,
反而讓辛苦存下的錢變少。
此時儲蓄險會是適合理財新手的工具,
長期複利下肯定贏過定存,
而定期扣款且滿期解約才不會虧損的特性,
反而造就讓許多人害怕虧損而存下第一筆資金。
▋寫在最後
再幫大家總結一下,
如何存錢的第一步就是先支付給自己,
強迫把錢存到另一個帳戶當中。
在搭配理財順序法與理財並進法,
讓錢有意義的存下來,
當「存錢」變成一種習慣之後,
自然有本錢往下一階段邁進。
至於工具的選擇,
沒有哪個工具最好,
只有適不適合,
一切都要自己嘗試過才能體會!
本文授權Smart自學網刊登:
拚命節省,還是存不下錢?達人建議「先付給自己」,避免大筆支出吃掉存款
拚命節省,還是存不下錢?達人建議「先付給自己」,避免大筆支出吃掉存款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