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我們團隊群組裡,
有夥伴分享了一篇滿有意思的文章:
《未來最不值錢的就是房子!專家曝2個理由不買房只租屋:怕繳完30年房貸窮得只剩房》
這位作者是總體經濟領域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前輩,
他選擇租屋而不買房的核心理由主要有兩點:
1.少子化趨勢下,空屋率會持續上升
2.股市長期報酬優於房地產
這個話題在群組裡引發了不少討論,
但最後我們團隊的共識還是──會選擇買房。
理由很簡單,就是「安心感」。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
如果不是買在蛋黃區,
在少子化的影響下,確實有不少地段的房子未來可能不值錢。
這其實從銀行對房貸的策略就可以看出端倪:
不同地區的貸款成數、利率,甚至有些區域根本不放款,
這些都是在提醒我們:「房地產不是到處都能保值。」
但反過來說,蛋黃區的房子呢?
那就真的只會隨著通膨越來越貴。
原因很簡單:土地與建築成本隨著通膨上升,
房價有僵固性,短期內很難大跌。
而且蛋黃區通常意味著:
交通便利、有學區、有商圈,工作機會多,
人口自然會往這些地方集中。
如果你是外國人考慮移居台灣,
這些地段也一定會是首選,市場需求一直都在。
當然,現在理財工具越來越多,
想靠資產產出現金流,也不再只靠房地產。
ETF、基金、債券等工具彈性高、變現性也更強。
▍房子適不適合拿來投資?
在「房地合一稅」上路後,
短期炒房的稅務成本提高不少,
所以房子不再是大家眼中那種「翻倍獲利」的投資工具。
但如果你把房地產當成一個穩健、長期的資產配置選項,
它依然有它的價值。
最大優勢在於:變因少、槓桿高。
不像股市容易受市場消息面干擾,
房地產只要買在對的地點,加上善用貸款槓桿,
其實勝率比股票高很多。
會賠錢的,往往都是買錯地點或現金流撐不住的人。
▍從心理層面來看
說真的,這才是推升房價的核心原因。
我自己沒有租過房子,
但認識不少有租屋經驗的朋友,
很多人都曾碰過這些問題:
-
房東突然說要收回房子
-
搬家搬到崩潰
-
房子出問題,房東卻不願意出錢修
-
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而且台灣的租屋市場對長輩也不太友善,
越來越多退休長者被拒租,
房東擔心如果老人在屋內發生意外,
房子變成「有故事」的屋子,租不出去、也不好賣。
這些「風險」,讓原本打算一輩子租屋的朋友,
最終還是決定自己買一間,至少老了有個落腳處。
▍我自己的做法
我自己是傾向買房自住,投資只是附帶的考量。
原因很單純──有自己的房子,
就少了被房東趕走的不確定性,
可以更安心地把時間與心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但我也不想成為壓力超大的「屋奴」,
所以我採取的策略是:買房+使用寬限期。
寬限期內,我每月只繳利息,
金額大概是市場租金的一半,
剩下的錢我全拿去投資,
結果房子的市價這十年也漲了快五成!
▍結論:買房好還是租屋好?
對我來說,答案很清楚:買房。
尤其是自住用途+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
穩定、安全、抗通膨,還能慢慢建立屬於自己的資產。
希望我的分享對你也有幫助,
如果你也在考慮「買」或「租」,
不妨一起討論看看,找到最適合你當下狀況的選擇。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