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卡關?用寫程式的方式,重新整理人生大小事


 
過去擔任工程師時,曾參加一場由前輩發起的讀書會, 我們閱讀的書籍是《重構——改善既有程式的設計》。 因為記憶體的容量有限,不可能無限制擴充, 所以在開發過程中,厲害的工程師總能用最簡潔的程式碼,達成預期效果。 但現實是:幾乎沒有人能一步到位寫出完美的精簡程式。


而且大型專案通常是多位工程師共同撰寫, 每個人思維與功力不同,產出的程式碼自然也風格迥異。 總是需要「反覆修改、替換、提升可讀性」,
才能讓程式碼更為精簡,塞進去有限的記憶體當中來節省成本。


而這一連串精煉過程,
就是整本書所強調的核心:重構(Refactoring)然而,這個重構概念,卻在多年之後對生活與工作起了些作用。


過去閱讀的《反時間管理》,我發現許多觀念其實與「重構」不謀而合。


我們常常在有限的時間裡,努力把所有事情塞進日程,彷彿越滿代表越有效率。 但人畢竟不是機器,總會被情緒影響,長期下來只會讓人感到疲累、不開心。


《反時間管理》教我們如何「讓時間變多」,能夠讓我們好好陪伴家人,有時間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而不是一昧地把行程塞滿, 書中提到的「專案堆疊」、「工作同步」、「專家外包」,本質上就是一種對生活與工作的重構策略。


受到啟發後,我開始思考:
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做得更少,卻產出更高價值? 如何提升效能、提升收入,活得更幸福開心?


精煉的第一步:盤點並簡化日常任務

我認為第一步,就是重新整理生活與工作的所有項目, 進行一次徹底的任務精簡價值排序


我將每天的行程細項逐一列出,涵蓋會議、行政、行銷、生活、投資等範疇,製作出一份我稱為《生活 × 事業平衡清單》的資料表。



接著,開始辨識哪些事情其實「
可以不用做」, 或者哪些事情「做好一件,其它就不用做了」, 這和《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裡的觀點一樣。



舉幾個生活上的例子:


像是洗衣服、洗碗這類例行家事,雖然不難,卻耗時耗力。 以洗衣服來說,雖然多數人都用洗衣機,但曬衣服也要時間,而且還得顧慮下雨或乾不了的情況。



最後我咬牙換了一台洗脫烘機,省下了曬衣服的時間與煩惱。


洗碗更讓我心煩,冬天冷水洗不乾淨油膩碗盤,又得面對冰冷刺骨的水,心情幾乎瞬間崩潰。 於是我也入手了洗碗機,不只省時,心情也變得輕鬆許多。



在工作上,許多繁瑣的行政流程與日常庶務,我也逐步計畫找人協助處理,讓我能更聚焦在真正重要、有產值的任務上。


精煉的第二步:從雜項中篩選出「最重要的事」

接著,我把清單中的重要項目粗體標記, 並在下方新增一個區塊,標題是「最重要的事」, 把這些粗體項目整理出來,再重新評估哪些可以合併或簡化。


最終,我留下了五項核心任務:

  1. 每日關心身邊重要的人
  2. 閱讀學習
  3. 寫作發文
  4. 研究股票
  5. 運動


經過這樣一番「重構」後,我的腦袋瞬間清爽許多,每天該專注的事情更明確,優先順序也更清晰。


只要先完成這五件事,其他的,就看時間與精力是否足夠再來處理,這樣不僅減少壓力,也更能貼近人生的目標前進。


如果你也覺得日常節奏太滿、身心俱疲,不妨從「重構」開始, 先盤點,後取捨,讓生活重新有了空間,也更有方向。

張貼留言

0 Comments

聯絡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