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芬蘭學育兒》是我太太從圖書館借來的,當初是因為想暸解芬蘭與台灣在育兒上的差異?有沒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這是由一位在韓國IG擁有十萬粉絲的育兒漫畫家@grime.da,為了找尋讓孩子家庭更幸福的方法,進而全家向芬蘭父母取經的過程記錄下來。內容輕鬆好閱讀,但卻可以身歷其境的感受不同文化的差異。
以下是在這本書中我學習到芬蘭與台灣教育的差異化,我把重點節錄下來與大家分享。而芬蘭有這樣的教育,也是近30-40年的事情,教育發展歷史比台灣還短,但是他們做得到,我們有什麼理由做不到呢?
📌教育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篩選出班上的菁英,而是為了幫助那些落後的孩子,使他們的成績能夠跟得上大家。
📌芬蘭的家長與老師,普遍都希望孩子追求幸福人生,而非夢想或財富。
📌每個人發展速度不同,芬蘭教育會選擇等待,並協助緩慢的孩子跟上大家腳步,而不是篩選哪個孩子優異。不會帶著偏見去看孩子所做的選擇
📌當必修課不再是由國家或父母決定,而是自己尋找並決定時,那才會成為使人生更幸福的基礎。
📌教育重點放在學生如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鼓勵思考,終身學習。
📌對於安全非常重視,例如救生衣、安全帽。
📌閱讀為生活的一部分,與父母親談話也是從書開始。
📌提倡自己動手修理東西。
📌運動能讓孩子學習如何與朋友相處。
📌耐心聆聽孩子需求,而不是先說不行。
📌當孩子鬧情緒,是將孩子隔離到一處無人、安靜地方(房間、樓梯間、廚房),讓他們坐著整理自己情緒,直到情緒穩定以前,不能玩玩具或者找朋友玩。可以讓孩子學會安撫自己情緒,也可以藉此了解自己的行為要端正,才能回去找心愛的玩具與遊戲。
📌要讓孩子吃飯不吵鬧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自己吃東西。
📌吃飯時不做其他事,不吃飯的其他四時間就是消耗孩子旺盛體力。
📌芬蘭爸媽凡事會帶著孩子一起進行。
📌不重視結果,單純享受參與的過程,而這段過程本身就是幸福。
📌因為教育不重視成績與排名,所以不會有同儕相互競爭問題。長大後反而會找自己想做的事,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並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芬蘭教導遇到問題先試著自行解決。
例如下雨天芬蘭爸爸會等待孩子自行撐開雨傘,即使已經淋到雨、操作很辛苦,父親一樣不為所動
📌父母要幸福,孩子才會幸福。
短短的幾個重點,點出了我們在教育上極大的差異化,「教育」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但改變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而要在改變之前,得先看到自己的問題,而「閱讀」就是一個能夠發掘問題的媒介,如果你也有不錯的育兒書或是關於育兒的想法,也請留言給我讓我知道。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