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商品是爛商品

圖片來源:攝影師Pixabay

投資需要策略,投保保險也需要策略。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下,規劃最適合自己的保險?如同買股票做資產配置一樣,目的都是為了規避風險。

經過這些年實務經驗的歷練之後,我不會再說有些商品不好,因為那只是對於我或是跟我有類似背景的人來說不適合,對某些人來說則會是最佳選擇。

舉個終身醫療的例子,我自己認為透過定期實支實付醫療險可以把保障拉高,再用投資或儲蓄補足老年之後的醫療風險,相信大多數的人能夠認同此觀點。

有位客戶,堅持買終身醫療,而且他的觀點說服了我,他是一位爸爸,他幫女兒購買終身醫療的原因在於,他在女兒還沒嫁出去之前,他認為這是他能為女兒所做的事,未來女兒嫁出去之後夫家能不能好好照顧她不知道?但在那個時間點至少當老爸的可以明確的讓女兒有一份不需要再繳費的終身醫療,這樣的一個保險商品,變成是一份禮物,一份爸爸對女兒的愛。

當然你仍然可以用很多理由反駁這論點,但那是你的觀點,不是這位爸爸的。

所以從這個經驗之後,看事情的角度不再這麼極端,不會再有什麼最好的商品跟最爛的商品,而只有適不適合。

商品之所以會誕生,就是因為有人有需求,商人嗅到商機去設計生產出來。這些年在網路上看到許多靠著極端言論來鞏固自己觀點的「專家」,養了許多信眾,例如常見的觀點:

🌟儲蓄險是爛東西(你知道有多少高資產客戶在購買這類型商品嗎?關鍵在指定受益人與稅)

🌟買主動型基金不如買ETF(市場仍有主動型基金績效長期打敗ETF)


🌟保險要買定期險(上面故事讓我自己打破觀念)

🌟投資股票一定要放長期(選錯股票放長期也沒用)

以上列舉一些不同角度觀點,下次若在聽到有人告訴你,你怎麼會規劃這樣的爛商品時,你可能要瞭解眼前的這個人有沒有詢問你當初為何會做這樣規劃?而不是一昧否定,因為他最後可能只是為了自己利益,而不是真心替你解決問題。

什麼懶人包的建議,你可以參考,但那不一定是最好,適合大眾但不一定適合你。

張貼留言

0 Comments

聯絡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