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講一本在我書櫃角落封存許久
作者也是一位我認為非常傳奇也極具爭議的人物
他就是蘋果日報跟壹週刊的創辦人-黎智英先生
為什麼當初會買這本二手書呢?
我曾在當兵時看過他的另外一本著作「你夠拼命嗎?」
一位12歲原本應該還在念小學升國中的年紀
黎先生卻與媽媽告別後從廣州隻身偷渡到香港
從零工開始一路幹到紡織廠的經理
並在1981年創立在台灣人人皆知的佐丹奴GIORDANO
而這個事業後來也大大的影響了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 CO., LTD.
也就是今日的UNIQLO
如果一個對創業有興趣的人,怎麼會不對黎智英感興趣呢?
那麼我就從這本書學到的幾個觀點,用我自己的感想還有如何運用在工作上與大家分享
嘗試失敗
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從未有人嘗試,唯有透過失敗獲得經驗,才能邁向成功,所以不要害怕失敗。
身在保險業也不斷思考與測試,如何運用網路行銷且合乎法令的方式來開發與服務客戶,這點我也不斷地在嘗試錯誤,從錯誤中學習並且不斷改進。期待有天走出不同的路,並且將這套方法在複製到團隊上,讓整個團隊做出差異化。
顧客需要什麼?還有什麼未滿足?
從客戶的回饋中,找出痛點或是不方便還沒有被解決的地方,這就是商機!
曾在「師父」這本有關創業的書籍中看到,無論是創新的市場,或是歷史悠久的保險業,都有機會從中找出尚未被滿足的市場,例如我認為大眾購買金融商品,目的至少希望能夠達到安穩退休(財富自由),而如何用一套易懂且容易執行的方式,只要按部就班的做,就能達成退休目標!
在之後的文章中,我將會用自身所學的知識分享給大家這套「低風險退休」策略,有興趣的朋友請留言讓我知道。
接班人不斷改革、不斷創造
接班人如果只是維持現狀,並不會使得企業成長,稱其量只能稱為管理者!要成為真正的接班人,就是不斷改革、不斷創新,才是一位真正的領導者!
這點讓我想到讓奇異(GE, General Electric)的傳奇執行長傑克·威爾許,在擔任奇異執行長的20年間,將奇異的年營業額從上任前的250億美元成長到1400億美元,獲利由15億美元上升到127億美元。而我自己將這點放在我的投資策略中,放眼望去,能成就一家偉大的企業,背後都有一位非常優秀的領導者與團隊。
熟客是事業賺錢的關鍵
無論何種事業,關鍵都是在於客戶數,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遠遠大於舊客戶,若要讓事業賺錢,會回流的熟客是事業永續經營關鍵!
這樣的深刻體會,其實處處可見,例如在鄉下的老舊雜貨店,面對便利商店的衝擊仍能存活下來的,基本上都擁有忠誠的客戶群。不過這樣的狀況只是維持並無法持續成長。若運用在業務工作上,如何做好服務,讓顧客不斷重複購買,並且主動推薦其他朋友向我們購買產品,事業才能長長久久不斷成長。
主力商品不要多
大部分的企業都是加法思維,商品眾多,反而分散了公司資源。學習蘋果的減法思維,只留下市場接受度最高的商品,專注讓商品做得更好!
這也讓我思考,在金控資源下能賣商品眾多,依然要專注於自己擅長的主力商品
金控下的保險業務,有著一站購足的優勢,但要讓客戶說出:「我的業務在稅法很專業」或是「我的業務在投資領域很專業」,這是需要花很多心思才能讓客戶感受到,產品多只是讓你有機會接觸到不同客群,但永遠要清楚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熱情在什麼地方?才有機會精準接觸想要的客戶群。
協助夥伴發揮優點,缺點不用太在意
一個主管若天天挑下屬毛病,下屬會喜歡在這個主管底下工作嗎?
鼓勵代替責備,會找這個人才進來團隊,就是看中他的優點,缺點的部分就由團隊其他成員來補足就好!
在發展組織的過程,這點其實不好拿捏,但就我個人經驗來說,夥伴做錯事情,我們仍可以從中檢討,哪邊是夥伴做得不錯的地方,哪邊是夥伴可以再更好的地方,用建設性的批評去回饋給夥伴,會比情緒上的責備有效,畢竟每個人都想要更進步,不明究理的鼓勵與責備都是不好的方式。而每個夥伴本身都會有獨特的地方,善用各個夥伴優勢,讓他們去發揮自己所長,會讓團隊產生正向的氛圍。
控制成本、節儉不浪費
有太多的新創公司,在還沒開始賺錢之前,花大錢裝潢辦公室,花的是投資人的錢,對於錢不在意的公司,怎麼會賺錢?而這樣的原則,在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也適用
運用在個人身上,會去注意業務活動中的每筆開銷,有哪些是可以替代的?有哪些是一定要花的?讓每筆錢都花的值得,因為永遠無法預測未來,在收入好的時候更要謹慎支出,避免事業遇到無法預測的黑天鵝事件而造成衝擊而一蹶不振(從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開始,相信大家都很有感受)
組織以簡化為原則
如果連請假的文件,必須經過十幾個主管的同意與簽章,那麼這樣的組織就必須要改革!
保險業發展團隊過程中,我看見組織龐大的團隊,成功的關鍵在於不斷培育第一代的直轄夥伴,協助他們成長,而不是想辦法關注團隊每一個人,除了無法專注之外,也抹殺了直轄夥伴培育下一代的成長機會。另外無論組織、行政流程、會議等都應該以簡化為原則,把時間花在培育新人、服務客戶、學習成長、創造績效等更為重要!
人才是一切
無論什麼樣的企業,主要都是在服務人,打造最好的商品或服務來滿足客戶,而且這些商品與服務,也是由最優秀的人才所打造。所以企業應視人才為最重要的資產。雖然眾所皆知,企業是否貫徹,還是問問基層的員工最準確!
過去保險業曾在金融海嘯時期發生一波外資撤離台灣,將外勤團隊賣給本土企業的案例,當時有本土企業曾考慮採用比較不利於業務主管的方式結清年資,後來因為員工與工會向主管機關抗議,才讓改採兩種方案讓業務主管擇優結清年資。而也有本土企業在合併外資企業時,第一時間宣布員工年資與相關福利照舊,穩定員工的心。相同情況,卻採取不同做法,從這地方就能知道企業是否重視人才,還是只將獲利放在首要位置。
過去曾經因爲狗仔文化的關係,對於這位具爭議性的企業家有所保留
但在看完他的書後,漸漸的發現是自己眼界太小
「我們可以不認同他人的價值觀,但絕對不能因為這樣故步自封」
每個人身上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若帶著偏見去看待任何事物,吃虧的其實是自己
黎智英先生所創辦的佐丹努、蘋果日報、壹週刊、壹電視等
都曾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有著不小的貢獻與影響
謝謝黎智英先生,也希望您能早日歸來,繼續為自由發聲!
0 Comments
張貼留言